泸州老窖业绩超预期,做对了什么?


泸州老窖的三季报虽然亮眼,但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即刻“闻讯起舞”还是出乎了大多数市场人士的意料。泸州老窖三季报短短数页,透露了什么关键信息?依循泸州老窖的改革思路,将业绩归因抽丝剥茧,成为了分析三季报的诀窍。

10月29日,在三季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泸州老窖股价几乎全天封板,市值再次站上白酒行业第三宝座。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份简短的季报公布后,泸州老窖获得了高达25家以上券商的季报覆盖,这一成绩比白酒行业“老二”的五粮液的覆盖数量都要高出一倍。
过去半年中,泸州老窖与洋河股份的“季军”排位战激战正酣,两者排名不断交替。考虑到泸州老窖“重回前三”的口号在过去两年已然响彻业内,加之今年泸州老窖在市值上屡屡压制曾经甩开自己的洋河股份,老窖管理层“信必诺,行必果”的印象已然深度人心。
财报显示,泸州老窖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5.99亿元,同比增长1.06%,尽管前三季度横比营收仅为微增,但却一扫一季报和中报营收同比下滑的趋势。同时,公司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26.88%。而三季度单季情况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64亿元,同比增长14.45%;净利润15.95亿元,同比增长52.55%,呈现更为鲜明的毛利上升趋势。
而毛利上升,或许是所有老窖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结果:因其或指代集团内部利益加速趋同,或代表老窖高端白酒渗透提升,亦或等于抬价策略获得渠道接纳——无论是哪种结果,三季报都意味着老窖改革力度仍在加大,品牌价值则仍有挖掘余地。
一个重要指标“破纪录”
虽然从前三季度来看,泸州老窖的增速并不是那么亮眼——但熟悉老窖的都知道,老窖在三季度通过停货挺价的方式落实新的品牌与渠道战略。所以辩证的说,考虑停货因素,泸州老窖的营收并非关键,利润亦非核心,只有毛利率才是焦点变量。
根据机构测算,泸州老窖2020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来到了86.9%。这个水平较二季度提升幅度高达9.43个百分点,单季毛利水平已然刷新老窖的历史新高。
从分项数据看,老窖上半年中端酒类、低端酒类以及其他收入均出现两位数以上的下滑。其中中端酒类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4.03%;低端酒类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4.37%;与此对应的高端酒类,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0.03%。而对应的高端酒类,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0.03%,而其高端酒很大程度上市由国窖1573撑起来的。
今年,泸州老窖高端酒品牌国窖1573控量挺价动作不断,尤其是9月10日起,52度、38度国窖1573经典装结算价格分别提升40元/瓶和30元/瓶。除了高端白酒控货提价带来的可观毛利外,有分析人士认为,泸州老窖这次销售费用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毛利率。不过由于停货挺价的缘故,销货支出比例下滑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不仅是今年三季度,自公司2015年新任董事长刘淼执鞭后,泸州老窖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均来自国窖1573等高端酒品牌。
虽然白酒企业的近年的排位升级思路,大约都是以高端,寡品,高毛利的总战略为大方向,但能真正通过切割子品牌“壮士断腕”,或者成功以“停货挺价”的方式锚定市场格局,而非“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白酒企业,实则凤毛麟角。
而在成功的背后,这家企业不仅需要非常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有强大的渠道把控力,以及极其合理的分销分佣比例。
从旧柒泉,到新“四军”
三季度属于泸州老窖的高光时刻,其实只是四年维持不断改革的缩影。
2016年第四季度,泸州老窖实现营收27.09亿元,同比增长43.62%,净利4.57亿元,同比大增208.20%。同时,2016年全年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83.04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19.28亿元,同比增长30.89%。无论是营收,还是净利增速,都远超白酒行业同期平均增速。
如今四年过去,泸州老窖并未出现失速现象,仅前三季度就已完成超百亿的营收,净利润也逼近50亿,在这个体量下仍有52.55%,确实增长颇为不易,但循着改革的逻辑,并不难找到其原因。
泸州老窖在过去两年进行过两次重大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便是利用四大品牌战略,替代“柒泉模式”,成为泸州老窖单品策略。
2012-2015年,行业因八项规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此之前,泸州老窖维系经销渠道时采用的“柒泉模式”,曾因成功帮助品牌抬价扩容,获得业界教科书般的赞誉。
所谓“柒泉模式”,指的是泸州老窖2008年启用的新模式,该模式让泸州老窖的销售人员与经销商共同持股成立柒泉公司,公司将获取折扣利润和白酒价涨的分成。“柒泉模式”模式的目标是绑定经销商口的“大商”,其在早年成功的将国窖推向政商领域的会客餐桌。
但是,随着八项规定的到来,“大商”这类资源型的经销商开始没落,柒泉模式失去了对客户的绑定,同时暴露了“柒泉模式”对终端价格把控能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导致了泸州老窖在8年以前的掉队。
2015 年,泸州老窖新任管理层临危受命,刘淼和林锋分别接任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务,二人均为一线销售出身。两人上马后,对泸州老窖进行了刮骨疗伤式改革,包括清理产品体系、改革渠道与营销模式等等。其中四大品牌专营模式,是为业内脍炙人口的又一次样本改革。
在改革细节里,刘淼和林锋除保留了“柒泉模式”的分成体系外,将原本由地缘位置区分的经销模式,改成了以品牌为核心的新模式。此外,泸州老窖选择自行委派营销公司管理人员,采用品牌精细化运作原则,并对终端价格进行直控,从而形成了新的三大品牌专营公司治理下的新分销结构。
受益于改革成效卓越,国窖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国窖销售收入自 2015 年开始逐渐恢复,并逐年稳步增长。2014-2019 年,国窖量价齐升,销售收入由 8.98 亿元增至 85.96 亿元。如今泸州老窖已形成国窖 1573、特曲酒、窖龄酒、头曲和二曲五大单品,从高端到次高端到光瓶酒全线覆盖。
目前来看,受益于高端酒扩容的红利,国窖1573未来营收很大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而泸州老窖特曲60版的持续拉动和老字号的焕新上市,或许将支撑起泸州老窖的下一个百亿。
尤其是第三季度,随着疫情缓解、消费复苏,再加上经过渠道充分调整以及大力度的品牌推广活动,现在泸州老窖老字号特曲已站稳次高端入门价格带,而明星产品泸州老窖特曲60版年销售收入更是提前完成目标突破10亿大关。
变革不止
虽然改革的过程似能轻描淡写,但当事人不破不立的心态,以及打破固有利益链条时可能遭到的非议与压力,确实是旁人难以捉摸的。
公司现任董事长刘淼分享过别人对他说的一句话——自古守成者全身而退,改革者粉身碎骨。而刘淼说,他没有听进去。
“改革,说起来无非是对既有利益、原有格局的调整,但是其中的艰难险阻,不言而喻。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继续加快了调整布局的步伐。”刘淼描述当时的心境,颇有破釜沉舟,不撞南墙誓不休的觉悟。
在被洋河压制数年之后,2018年一年,刘淼至少七次公开提及“重回前三”的发展目标。2018年11月29日,泸州老窖领导团队赴五粮液考察,该期间,刘淼再次重申“重归前三”的决心,他指出,在2018冲刺年的基础上,2019要“搏命式”发展。可见追赶之心迫切。
居安思危,如今刘淼意识到,不能光靠国窖1573这个大单品的支撑,泸州老窖要学会“多条腿”走路。
10月24日,泸州老窖推出了战略品牌“高光”,定位新轻奢主义白酒,圈定80、90后新轻奢主义消费群体。
而董事长刘淼发明确表示:“在泸州老窖的历史沿革中,泸州老窖特曲是泸州老窖发展的第一曲线,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发展的第二曲线,‘高光’品牌将会是泸州老窖发展的第三曲线。意思不言而喻,泸州老窖想在高端白酒领域扩容。
扩产能,待良机
“高光”能否成就泸州老窖下一个高光还未可知,那么,未来泸州老窖的成长性如何呢?在现阶段白酒高端化的趋势下,高端产能尤为重要。
泸州老窖一直存在高端酒的产能瓶颈,限制了国窖的长期发展。泸州老窖在 2016 年开始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在泸州市黄舣镇规划3200余亩土地,推进酿酒技改工程项目建设。
其技改项目总计两期,第一期计划2020年12月完成;第二期计划2025年12月完成。通过两期工程,泸州老窖计划完成10万吨基酒产能,30万吨储酒能力建设。根据三季度报告,截至9月30日,总投资近90亿元的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已完成96%。
2021年开始部分中低端酒将逐步由黄舣镇10万吨新窖池承接,老窖池慢慢释放给国窖1573。而该项目二期工程预计完成时间为2025年12月,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优质白酒10万吨、曲药10万吨和储酒30万吨的能力,将促进其高端产能的释放。
泸州老窖等多类白酒企业被认为是最适通过治理提高业绩的蓝本。虽然酒企渠道,定价,市场,受众等等都值得二级市场投资者细细品味,但只要公司治理结构稳定,管理者改革决心贯彻始终,投资者亦不妨做个像巴菲特一样的“懒人”。
如需转载请与上海鸣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系。未经上海鸣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80316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