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联证券午后冲高,盘中涨超8%,收盘时报11.1元/股,上涨5.76%,总市值312亿元。
消息面上,3月15日13:00,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34.71亿股拍卖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结束,3位买家争夺,经过162次出价,最终由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联集团)拍得,成交价为91.05亿元,较起拍价58.65亿元,溢价55.24%。
早前,在3月13日晚间,浙商证券、东吴证券均发布公告宣布将参与竞拍。当时京东拍卖平台显示已有三名买家报名,但神秘的第三位买家并未现身。如今拍卖结果的落槌也揭示了这位神秘的第三位买家就是国联集团,由此,国联集团也将成为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
股权信息显示,国联集团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均为83.91亿元,大股东为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持股比例61.23%),目前,该集团业务涉及金融服务、实业经营和投资运作三大领域。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联集团还是上市券商国联证券控股股东,直接及间接持有国联证券股份比例合计48.60%。这也意味着国联集团将控股两家证券公司,不过在证券公司“一参一控”要求下,民生证券和国联证券的同业竞争亟待解决。
另一方面,在整合之下,吸收了民生证券后,国联证券的实力无疑能得到显著增强。
据了解,目前国联证券的投行业务通过子公司华英证券展开。2021年年报显示,华英证券完成IPO项目2单,再融资项目7单,投行业务营业收入5.5亿元;
而民生证券成立于1986年,注册资本为114.56亿元,公司表现最为亮眼的就是投行业务,2021年,民生证券共完成31个IPO项目、18个再融资项目,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0.31亿元。中证协数据显示,民生证券2021年投行业务收入排名行业第8位。
2020-2022年民生证券还连续三年股票主承销收入保持排名第7位,目前IPO储备项目56单,位居行业第4;保代人数304人,排名行业第6名。
在全面注册制下,头部券商的投行业务优势明显,也就是说,民生证券投行业务能保持此排名已是不易。对国联证券来说,吸收合并民生证券的意义则更大,其可通过外延并购有望弯道超车,快速做大,实现规模效应和业务互补。
除了投行业务领先,业绩上,民生证券的营收也超过了国联证券,2019年至2021年,民生证券营收分别实现26.88亿元、36.32亿元、47.26亿元;对应的归母净利润为5.32亿元、9.19亿元、12.23亿元,营收、净利增速均超过30%。
其中民生证券2021年营收、净利行业排名分别是31和35名。而国联证券2021年营收为27.72亿元,行业排名为37;净利润为8.89亿元,排名42位。由此计算,在国联证券拿下民生证券后,其营收排名有望跻身行业第22或23位。
实际上,在看中民生证券这块“肥肉”前,国联证券在扩容的脚步上从未停止。2020年,国联证券曾与国金证券筹划吸收合并,但后来未成功。此后,国联证券还一度计划收购中海基金。
不久前,国联证券还成功收购了中融基金75.5%的股权。据了解,此前,国联证券计划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不过由于上海融晟持有中融基金剩余24.5%股权仍处于质押状态收购,因此,2月22日,国联证券决定将收购比例降至75.5%,花费金额逾20亿。
业务扩张之下,国联证券也面临着较高的负债压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国联证券合并资产负债率为71.74%,应付债券余额为204.57亿元。
在此之下,国联证券也开始向市场“要钱”,开启了上市后的第二次定增。3月3日,国联证券公布了定增说明书,其相关申请文件也获得了上交所受理。根据定增预案,国联证券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不超过6亿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进一步扩大包括融资融券在内的信用交易业务规模,扩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股权衍生品等交易业务以及偿还债务。
不过依据公告显示,国联证券此次发行股票事项尚需通过上交所审核以及中国证监会注册等流程,能否成功通过审核及注册尚存在不确定性。